從模糊到清晰的存在價值:淺談《越旅行越裡面》

從模糊到清晰的存在價值:淺談《越旅行越裡面》

                                                            文/閱樂書店林哲安

                                                    

邁入中年,她決定重新探索自我,那是她甫完成《多桑與紅玫瑰》之時。這本書,寫的是她的母親、以及那個時代,但在完稿後,才驚覺,原來,這些字跡,也寫的不只是母親、也是自己。在生活、愛情、成就與存在間躊躇、擺盪的自己;為了現有的教師身分,隱身於校園中,逐漸忘卻真實的自己。

為此,她展開一場探索的旅行。找尋這些年來生活、工作的目的,以及逐漸失去的熱情。

2006年,《越旅行越裡面》出版了,這是政大廣告系陳文玲教授,在歷經六年的旅行後,將自身在這幾年間學校教育、活動參與以及研究分析點滴集結成冊。全書共分六個部分,分別為〈自從茉莉離開我〉、〈教室、老師與創意體驗〉、〈那年夏天出門旅行〉、〈在摸索中創造〉、〈在創造中摸索〉、〈始於創造終於愛〉。〈自從茉莉離開我〉以一段夢境作為開場。在夢裡,在莊園擔任農婦的女主角茉莉,因為莊主提供的書籍,而對知識產生好奇。為了探求知識的奧秘,拋下工作、愛情的故事。這段夢境的含意,讓作者日夜推敲、琢磨,最終決定親身出發,找尋夢的答案;〈教室、老師與創意體驗〉則透過自身的教學經驗,搭配與多位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討論「創意是甚麼」的心得,反思創意教學的意義以及方法;〈那年夏天出門旅行〉以自身參與加拿大海文(Heven)創意夏令營為故事背景,記錄了課堂中老師的教學方法、同學們的創意構想,以及自身的心得感想;〈在摸索中創造〉中,作者提供了自身運用潛意識教學、自由寫作等創意教學法的摸索過程、經驗,並集結了這段有趣的過程,出版《找阿寶,玩創意》一書;〈在創造中摸索〉延續前一章的課題,以心理學分析自身教學的過程、理念以及構想,強調自我意識、習於對抗習慣之於激發創意的重要性;〈始於創造終於愛〉可說是本書撰寫的初步源頭,作者回顧了這段自我探索的原因與心得。文末,作者也擔憂台灣社會這種重效率、看結果、論業績的性格,容易扼殺了需要「慢慢來」的創意市場。

一場看似毫無頭緒的夢境,卻成為搬開壓在作者心頭那塊大石的手。從夢出發,最後終於現實的成果,既美妙又夢幻。虛實場景的交錯,引領我去反思自我存在的價值,我刻意不去細探書中那些過於科學的方法論,單純以一種享受的心態,跟著作者去追尋這趟心靈之旅的點點滴滴。有趣的是,《越旅行越裡面》讓我重拾前陣子閱讀攝影大師柯錫杰的《心的視界》後,那份心中久久揮之不去的悸動!兩本書的作者,在此前,皆各自擁有相當成功的人生。但對於現實生活的焦慮、存在目的的懷疑,讓他們決定拋下一切,以旅行的方式,重新出發,帶領讀者去追尋人的生存意義與價值。兩位主角都強調「自我思考」的重要性。柯錫杰透過「自我」所拍攝出的作品,除受國際注目外,也讓他重拾了攝影的熱情;陳文玲透過「自我」所設計出來的創意課程,讓她重新體會,身為一位教學工作者,必須具備教育社會的使命感,而創意教學,也讓她找回自己真實的個性。兩本截然不同領域、內容的書籍,卻讓我有著同樣的感動與想法。我想,無論你從事何種工作,都必須不斷的去詢問自己:「我從事這份工作的意義為何?」透過找尋自己真實的想法、個性,這段旅程的結果,必定是豐碩的。

本周(4/22)晚上七點半,閱樂書‧沙龍「旅行與讀書」系列首場講座正式登場。邀請政治大學廣告系陳文玲教授,聊聊她如何從自我探索的過程中,領悟創意的真諦。每場閱樂書‧沙龍的座談講座,皆由FriDay購物與閱樂書店合作。FriDay更提供現場直播服務,讓無法參與現場的讀者,可透過直播聊天室,與講者進行互動。


#讀上癮#閱讀上癮#閱樂書沙龍#旅行#陳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