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側記】瀨戶內的藝想世界 整座島嶼是你的美術館

【活動側記】瀨戶內的藝想世界 整座島嶼是你的美術館
▲講者林凱洛帶領讀者跳進瀨戶內
藝術是否只能深鎖在高牆,用鐵鍊重重圍繞,而你隔著玻璃窗遠遠望著他?5月27日的閱樂書沙龍,打破你對藝術的想像,由經營十多年之部落格「憂鬱狂歡節│Carol’s Carnival」的網路重症文字工作者–林凱洛帶領讀者跳進瀨戶內的藝術風景。
對林凱洛來說,旅行是一種緣分,可能因為一本書、一張圖,從而萌發旅行的念頭,而不管不顧得出發。瀨戶內國際藝術季,由多座島嶼共同串起,讓藝術在裡面齊放:安藤忠雄與地中美術館,草間彌生與點點南瓜,杉本博司與護王神社…而說起來,串起林凱洛與瀨戶內海緣分的便是杉本博司《直到長出青苔》書中的一篇文章。
▲連節黃泉與天神的深邃空間(圖取自網路)
杉本博司,攝影界哲學家,水、陽光、空氣是他的創作核心與來源,他的作品令世界為之沸騰,更被英國《泰晤士報》選入20世紀兩百位偉大藝術家之列。然而他不僅僅是攝影師,還是一位建築師,首次著手執行的建案辨便是位於直島的「護王神社」。杉本博司融合神社遺跡古石、玻璃工藝與伊勢神社建築,丟棄既存樣式,回溯古代神殿,重新設計,最後決定使用光學玻璃,讓光穿透到深幽石室裡。
走過幽暗而深邃的石室,遠方突然透出一絲光亮,當你朝著光亮出奔去,離開黑暗的石室,眼前將是豁然開朗的大海,這霎時出現的海景或許將給你時間錯置的感覺,銜接著歷史,感受古人同樣望著這片大海與你共享。這樣的設計,就如同杉本博司著名的攝影作品「海景系列」(Seascapes)令人著迷。
▲地中美術鳥瞰圖(圖取自網路)
剝除美術館的邊界與圍牆,將整座島嶼變成一座美術館,安藤忠雄讓地中美術館不只是美術館,而成為瀨戶內的一道風景。不將作品封鎖在層層關卡中,安藤忠雄將自己的作品融入環境,使藝術與自然共生。那作品如自然的延伸,呈現自然的千變萬化。空氣、水氣,生物的變化,時間的流逝轉移,都將微妙的改變作品的呈現,用心感受、觀察,每次都是新的體驗。這是安藤忠雄的堅持,也因為這樣的初衷,他將地中美術館隱約與島內,將大部分的建築隱沒在地下,若從空中俯瞰,只能窺見幾個神秘的幾何圖形。
而同為建築師,安藤忠雄與杉本博司有一段有趣的對話。
安藤忠雄:我們做建築的,因為有業主、成本、功能、期限的限制,
     所以總是被迫做出選擇:到底是妥協,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
杉本博司:業主也常常變成受害者吧?(笑)
安藤忠雄:那對於創作者來說,應該是最好的時期吧!如果隨著年齡增長,
     就減低被害、讓業主越來越高興,建築師就完了。
     如何維持給業主帶來「被害」的這種緊張感,才是問題。
杉本博司:放心好了,安藤先生應該是那種被害金額越來越大的建築師(笑)。
▲推薦書集《小島旅行》與在港口迎接你的點點南瓜
而來到地中美術館,你也不容錯過同樣位於直島的點點南瓜。說到圓點,你想到哪位藝術家?草間彌生!同樣入圍英國《泰晤士報》20世紀兩百位偉大藝術家,草間彌生將她的異想世界宣洩在她的作品上,「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鮮豔的色彩、如夢似幻的鏡像、綿延不斷的圓點,是草間彌生的特色,藉由作品,她展現她所處的世界,你接收,你理解,想解釋,但卻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藝術其實也一直沒有標準答案,因為那答案是也是你與作品共生的,因時間也有不同的回答。
瀨戶內將生活轉化成藝術,空間成為作品本身,台灣是否也有可能呢?講座的最後,林凱洛發出這樣的疑問。然而她也希望讀者由不同的角度看待這件事,就猶如藝術品由不同方式觀看將有不同的感受般,去思考。瀨戶內海藝術季由財團執導,辦了幾千場的說明會才獲得如今的成果,然而在台灣,當地人願意相信財團或財團真的值得信任嗎?為了取的共識,這背後須付出的艱辛是不為人所知的。 
瀨戶內國際藝術季官網:http://setouchi-artfest.jp/tw/
舉辦地點
每場閱樂書‧沙龍的座談講座,皆由FriDay購物與閱樂書店合作。Fanily更提供現場直播服務,讓無法參與現場的讀者,可透過直播聊天室,與講者進行互動。
▼想知道完整講座內容,請看完整直播回顧▼

#讀上癮#閱讀上癮#閱樂書沙龍#游智維#林凱洛#旅行與讀書#杉本博司#草間彌生#杉本博司#瀨戶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