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厲陰宅2》那些明目張膽的鬼 看見恐怖片的熱鬧

從《厲陰宅2》那些明目張膽的鬼  看見恐怖片的熱鬧


華裔導演溫子仁執導「玩命關頭7」後,重新回歸他鍾情且擅長的驚悚片,親自執導的「厲陰宅2」。兩年前,溫子仁以真實靈異故事為架構,把華倫夫婦眾多驅魔故事之一拍成「厲陰宅」,特有的懸疑方式樹立了恐怖電影新典範。今年溫子仁則把華倫夫婦協助處理英國倫敦「恩菲爾德兇宅」的故事搬上大銀幕,該真實靈異事件發生於1977年,當時曾上遍英國各大媒體,引發廣大討論。而這次劇情完全沒有要緩緩營造恐怖氣氛的意思,而是在一開始就破題而出,裡頭的鬼不怕人看,不只在家裡發生,連帶警察、鄰居都能親眼目睹,這與往例的恐怖片不同,編導的突破,在於讓觀眾知道,恐懼是藏不了的。而這些的恐懼組成,更造成了恐怖片的熱賣。可見觀眾雖怕,但仍抑制不了想衝破內心恐懼的那條線。

 當我們了解恐怖影片是利用人類對於黑暗、未知、孤立無援的心理,做出讓人害怕又好奇的電影。
同時在節奏與鏡頭拍攝,燈光、音效,加上其他種種內容的設計,使其變成令人感到可怕。但你有發現到,恐怖片大部分時間都是借封閉的空間來營造恐慌,原理有二。其一是借包圍空間創造安全領域,現實中我們不都覺得家裡很安全嗎,而許多恐怖片都是以屋內作主要場景,正正潛入了安全堡壘,瓦解了我們的安全感。其二是封閉空間裡只能困獸鬥,這有點類似幽閉恐懼症患者,因擔心無法逃離當前的情況而感到懼怕,不嚇得要命就怪。所以,封閉空間是百用不厭的手法。

 1960年代晚期,有一些嚴肅的、以超自然為主題的恐怖電影,獲得了觀眾的注意力。例如羅曼•波蘭斯基的《失嬰記》(1968)。該片的成就,實際上是威廉•佛瑞金的《大法師》(1973)成功的基礎。在《大法師》后,引起了大量的跟風之作,其中顯著的例子是《天魔》(1976)。許多原創性的電影都來自於這個時期的獨立製片,低成本與富原創性的特點,一直持續至最晚1990年代晚期。這些獨立製片的澎湃發展與家用錄像帶市場的興起是緊密關連的,也促使恐怖電影找到了它的新市場;另方面,延續恐怖電影傳統的恐怖影片,則繼續在大銀幕市場中發展。1970年代開始,西方學者開始以理論探討恐怖電影的存在意義。

但除了鬼,現實中的人可能要比無形的事物可怕取多,比如1980年代恐怖電影的主流轉向駭俗的題材,諸如陶比•胡波的《德州電鋸殺人狂》(1974),約翰•卡本特的《月光光心慌慌》(1978)。還有諸如《十三號星期五》系列及《半夜鬼上床》系列。這類青少年與邪惡劊子手的恐怖電影,漫延整個年代。但到了1990年代的恐怖電影脫離了以往外在的暴力形式,轉向自我嘲諷的方式。韋斯•克萊文將別的恐怖電影的內容放置到《驚聲尖叫》中,並在驚嚇中摻雜著反諷的幽默,把陳腔濫調的肢體語言轉化成新一代年青人的辭彙。《厄夜叢林》以恐怖電影的內容呈現,卻參照到紀錄片的形式。《厄夜叢林》不止使電影成為一種跨媒體,且使得恐怖電影能夠成為通俗的享樂品。

《厲陰宅2》故事是人類歷史有記載以來最多人目擊、也有科學記載、錄音與相片的事件,威脅程度可見一般。整部電影基本上還滿忠於恩菲爾德事件所發生的事情,包含小女孩珍妮曾窗簾捲住脖子,而死在樓下角落沙發的Bill爺爺也是整部電影的主要鬼魂,只是電影中他變成是被惡魔操控的受害靈之一,珍妮同樣承認造假但在電影中卻是被惡魔威脅要殺其全家而必須這樣做。【厲陰宅】系列兩部作品在全美都開出超過千萬美元的票房,三年前【厲陰宅】以美金4190萬創下恐怖片開片影史最高紀錄,而今【厲陰宅2】以微幅差距緊追在後,但觀眾的口碑、IMDB8.2與爛番茄觀眾89%的超高滿意度,對一個以恐怖為主要元素的續集電影來說這都是一個驚人的結果。而電影中一句「我們需要強大的信仰支撐,才能相信別人所不信的事情。」顯現出華倫夫婦那種不顧危險,共患難的感情,十分動容。更何況這不是一部單純以嚇人為樂的恐怖電影,整體的口碑稱讚之下已讓後續情勢看漲。

相關文章

目前尚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