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給我的感動很大 就像電影裡的木瓜一樣又甜又大

《KANO》給我的感動很大 就像電影裡的木瓜一樣又甜又大


▲在球場看電影很酷,很熱血!

文/陳冠霖

印象中我到棒球場看球賽只有兩次。第三次到球場,我看的是電影《KANO》。

走進球場已經日暮,能見度也漸漸降低,我專心地踩著眼前每一步,深怕因為自己不小心而踩空。那晚(2/22)的球場不像平常比賽時開著燈,昏昏暗暗的,也嗅不到比賽開始前的緊張氣氛,卻能真切地感受到某種蓄勢待發的氛圍,在每個角落默默待命著。

中央的巨型螢幕靜靜地佇立在球場中央,直接超越都市影廳的IMAX程度,投出大大的橘色字體「KANO」那一夜,風有點寒,卻吹不熄我們心裡的熱。坐在球場內野觀眾席的演員導演、嘉賓甚至耆老們,一場今昔呼應的時空旅行,回到台灣1930年代,那個匱乏又富足的嘉義,融入土地與棒球,還有為夢想奮力一搏,不肯輸的拚勁裡。

日治時期的嘉義,平疇的稻田裡孕育出一支由漢族、大和族(日本)與原住民族所組成的嘉義農林棒球隊,原本半調子、兒戲一般的球員,沒有人將它們放在眼裡,只覺得孩子的精力無處發洩,讓他們打打球便是。這支沒有人看好的球隊,被教練近藤兵太郎拾起,他給嘉農棒球隊許了一個挺進日本甲子園的夢,同時也給自己一個堅持到底的機會,「這次,不能因為怕輸掉而放棄了。」

*
(圖/威視提供)

球員的努力、教練的訓誨,每一次汗水與淚水交雜的輸贏時刻,教練總對著球員大聲咆哮著「絕對不能哭出來!」背後真意是:再怎麼遭遇挫折,也不能被打敗,以淚水示弱。付出努力求的絕不是輸贏可以斷言的結果,而是每個為自己下決定所挺起胸膛前進的勇氣,距離夢想的藍圖才會更近。

我喜歡《KANO》裡田野的景色,在樹下、在河堤,金黃色的陽光灑落每個人的臉龐,真的美極了,他們為理想奮鬥的希望,不放棄的精神更是帥氣。日漢融合的嘉南大圳灌溉著嘉義每一塊田地,為台灣農業立下穩固的米倉根基,平疇的土地培育出無數棒球子弟,讓世界看見台灣棒球的傳奇。

我喜歡種木瓜的故事,「你知道怎麼種出又大又甜的木瓜嗎?」往土裡扎下的鐵釘如同沙粒嵌附在蚌殼的內壁上,有了苦、有了痛,才能成就甜如瓜果、亮麗如珠的生命。嚴肅的教練在明月皎潔的夜晚,走進熟睡球員的寢室,一個一個為他們蓋被,教練傳授他畢生的經驗給這群如同兒子一般的球員,同時教練也從他們的身上獲得救贖的人生,輸球的失敗曾是近藤教練心裡無法釋懷的痛,「謝謝你們帶我進甲子園。」我看著近藤教練離去的背影,對教練來說,輸贏已經成為僅是形式上結果的而已,並非一心汲汲營營盼望的功名。

*
(圖/威視提供)

《KANO》不只是一部棒球電影,它透過棒球,連結裡面每一個角色,發散到觀影者的人生,片段都給人「逆境中不輕言放棄的精神」,句句台詞背後闡述的都是當我們面對眼前的路途,不能忘記的初衷:「心不正,球就不正」、「打球可以生氣,但不可以放棄!」這些都能透過電影,放置到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經驗裡,再次喚醒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不能忘卻的態度。「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從反面來看待輸贏,也成功為電影打出熱血的宣傳口號。

關於夢想、熱血,或許有時候會給人流於空泛的想像,但感動給人的溫熱,才是催化我們帶著夢想與熱血前進的推力,電影《KANO》精準拿捏三者之間的力道,以歷史傳奇給我們的感動毫不濫情,而是真實底蘊的熱淚豪情。

*
(圖/威視提供)

魏德聖、馬志翔還有果子電影團隊帶給我們的絕不是讓國片又打出一部棒球電影的小清新,更不是想為台灣社會創造國人的小確幸,《KANO》透過棒球、透過電影喚起我們心中無畏的大膽識、大格局。如同永瀨正敏一路將嘉農帶出甲子園,創造台灣棒球第一個奇蹟,就像導演魏德聖從《海角七號》一鳴驚人,在《賽德克.巴萊》創下驚人票房,到現在為《KANO》擔任監製,魏德聖不斷把台灣電影帶到更高的層次,也為國片開創另一波新格局。

《KANO》給我的感動很大,很大很大,就像貫穿電影裡的木瓜一樣又甜又大!

電影2/27熱血上映,你今天《KANO》了嗎?2/27在高雄立德棒球場的電影特映會,也是電影《KANO》繼2/22之後,第二次在棒球場看電影!魏導、馬導、永瀨正敏以及所有的小球員們也都會出席映後的簽名會喔!

#Fanily #分享你 #KANO #木瓜 #嘉農 #嘉義 #棒球 #電影 #魏德聖 #馬志翔 #嘉南大圳 #近藤兵太郎 #永瀨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