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麥大師的小說世界:淺談《陶瓷碎片》裡的愛情遊戲

侯麥大師的小說世界:淺談《陶瓷碎片》裡的愛情遊戲

文/閱樂書店陳亮言

                                           


這本《陶瓷碎片》中我們可以一窺近代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艾力克‧侯麥電影作品最初的小說原型,本書收羅了侯麥早年時所寫下的短篇小說故事,這些故事往往以某種鮮明的脈絡與形象呈現在之後侯麥的電影作品中;不管是從小說中窺探電影劇情,抑或是從電影裡領略小說中的表現手法,都能讓我們更加了解侯麥的世界。

本書共有八篇故事,分別是〈一天〉、〈求婚〉、〈蒙日街〉、〈手槍〉、〈香妲,或試煉〉、〈誰像上帝?(克萊兒之膝)〉、〈溫柔的女人〉與〈地鐵站的瘋子〉,由這些作品所構成的《陶瓷碎片》,其書名正象徵著侯麥年輕時隱現的才華,雖然只是些微的吉光片羽,卻像美麗的陶瓷碎片,透過他往後在電影中的拼湊,終究大放異彩。這些作品以意識流的寫作方式,透過主角大量的內心獨白與剖析,勾勒出故事輪廓,也讓讀者一窺侯麥的內心。

侯麥特別喜歡且擅長琢磨男女之間的情愛遊戲,在〈一天〉中就精心安排了一場偏執的跟蹤與報復心理的搭訕,而〈求婚〉裡更是幾近瘋狂的私闖民宅、偷窺隱私;〈蒙日街〉則是處心積慮想要刻意製造機會與巧遇,並且執意地相信這樣的命中注定。若說〈一天〉、〈求婚〉與〈蒙日街〉這三篇故事是侯麥表達在愛情裡的遊戲手段,那麼〈手槍〉與〈香妲,或試煉〉這兩篇便是以愛情本身為籌碼所進行的危險賭注,〈手槍〉中一場互相算計的愛情騙局精彩上演,〈香妲,或試煉〉則是玩火上身,以至於差點自焚。

相較於前面幾篇故事,侯麥這篇最有名的〈誰像上帝?(克萊兒之膝)〉轉而描繪較為純粹的迷戀之情,故事專注於表現對年輕女孩膝蓋無限美好的想像,及無限膨脹的觸摸欲望。《陶瓷碎片》中的最後兩篇〈溫柔的女人〉與〈地鐵站的瘋子〉,是侯麥有意識地為電影而寫的故事;〈溫柔的女人〉以寓言性的引言開頭預示了整個故事,而簡短的劇情編排或許不及其他故事來的豐盈,但卻構成很好的電影畫面,這是侯麥這本書中從文學走向電影的過渡性作品;而〈地鐵站的瘋子〉一方面把意識流的寫作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而瘋子似的獨白描述也正好給了拍攝電影良好的素材。

《陶瓷碎片》這麼多篇故事中,〈求婚〉的主角馬西亞斯對心儀對象珍妮的情愫,完全表現在趁她不在時潛入她住處的橋段上,或許理性來看這是違反道德良心的事,但人在壓抑的思慕中再瘋狂的事都顯得合情合理,侯麥細細寫出馬西亞斯的每一個動作、每一秒的思緒,成了我閱讀這故事最值得思索與細讀的部分,而另一方面侯麥又以內斂而婉約的風格寫出珍妮也跟主角有一樣的感覺,完美訴說一場美麗而自然的愛情。〈誰像上帝?(克萊兒之膝)〉裡透過主角「我」的視角,表達了在步入三十歲的年紀裡對年輕女孩克萊兒的渴望與對「青春」本身的留戀,所有的思緒最後停駐在她的膝蓋上,凝聚成自己最隱密、私密的收藏,這份幾乎可說是病態的心理恰好詮釋了我在閱讀此篇作品時的思緒。

雖然《陶瓷碎片》裡的每一篇故事都沒有太明顯的中心主旨,但這些作品的重點往往不在於故事劇情的發展,而是故事發生的過程本身,以及字裡行間主角的內心想法,我想喜歡意識流文學作品的讀者在讀《陶瓷碎片》時一定會為此津津樂道,而喜歡侯麥或他的電影的觀眾,也能從這些故事中找到與觀看電影時一樣的共鳴,這也正是艾力克‧侯麥最大的魅力。



#蔚藍文化#侯麥#陶瓷碎片

相關文章

目前尚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