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幕後解密最終回:「被時代淘汰的東西要想辦法撿回來!」

《KANO》幕後解密最終回:「被時代淘汰的東西要想辦法撿回來!」


▲電影裡的每個道具,都是幕後工作人員的辛酸血淚!(圖/果子電影)

文/香蕉哥

「做質感最重要的是不怕髒,好的質感給人自然生成的感覺,不會讓觀眾認為是人為的,讓人在看到道具的瞬間,就能沉浸在舊時代的氛圍裡。」質感組的嚴國良這樣說。

其實令《KANO》工作人員傷透腦筋的除了稻田之外,連阿基拉手上拿的球棒、手套也是相當大的考驗!道具組的大熊說:「(1931年代的)球具部分,型態有很大差距!」原本以為最麻煩的就是最大的,沒想到小小的球棒手套,為了符合當時年代的需求也大有玄機。

*
▲看起來和一般手套沒什麼兩樣,其實差很大!(圖/果子電影)

大熊補充說:「以前的球棒較粗,就連手套的配重比例也跟現在差很多,只能參考現存的資料,先試做出簡單的復刻版,和廠商研究版型、再依實際需求與設定變化,根據原本的樣子融合改造再量產。」其他像是護具跟捕手面具,由於數量少也得重新製作,變成球具DIY,只能說果子電影團隊真的超專業的!

*
▲招牌或是布條都是幕後工作人員DIY繪製的喔!(圖/果子電影)

還有像是嘉義市街道上的招牌,當時在製作的時候也很辛苦,由於攝影機的拍攝鏡頭、角度都不同,招牌必須得配合這些要求來設定,最後招牌都是人工繪製出來,再交由質感組做出風吹雨淋的樣態。

而其他街道的細部例如平面類的廣告海報、政令宣導等等,也特別凸顯嘉義市街道的繁華,透過不同樣式的平面文宣的小東西,堆疊出當時的時代風貌,為的就是要「把大時代小場景的氛圍用心做出有『人味』的感覺」

對做電影的每個人來說,生活經驗是很重要的,平常在都市看不到舊時代的東西,實際往外走,去尋找、去體驗,感受那些東西帶給你的感受,進而才能揣摩仿製出道具的特色。大熊也強調:「並不是說做出一模一樣,而是可以綜合猜測出想像。」至於如何想像與猜測,就是要從生活經驗去累積。

*
(圖/果子電影)

當然,在尋找道具還有一些古董的過程中,一定都會面臨東西找不到、或是破損太嚴重的問題,大熊說:「資源太少,像是一些家具跟器具,找不到人做,就算找到了也不一定有人要做,像這次拍《KANO》發現台灣的竹編技術跟產業慢慢外移出去,畢竟還是在拍電影,沒有辦法用高單價取得僅存的技術,只能接手剩下的貨底,但在尋找過程中也讓我們看到竹編技術的精緻,『被時代淘汰的東西要想辦法撿回來』。」

「被時代淘汰的東西要想辦法撿回來」,大熊最後語重心長地說。面對被時代淘汰的產物,在找尋這些舊物的過程中再製、重塑出當時年代的風貌,呈現給現代的我們重新認識,對大熊來說,或許這也是他身為一個電影幕後的工作人員,所秉持的一個使命感吧!

#嘉農 #KANO #Fanily #電影 #道具 #嘉義 #稻田 #街景 #招牌 #場景 #球棒 #幕後 #手套 #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