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楚蔓延的『百日告別』 我還在這!

痛楚蔓延的『百日告別』  我還在這!

親愛的:

清晨七點整,不知道為什麼,最近是在這個時間醒來,沒有任何其他一絲的繼續賴床的習慣,我在想,可能我明白了,某些依賴不見了,某些可以耗時間的幸福也消失到蕩然無存,要自己閉上眼沉睡好像沒有太多的勇氣,但清醒只是更認知的告訴自己『我還在這』。但你呢?

親愛的,我還在這,沒了知覺的你,能認知到嗎?告別之後,才驚覺該告訴自己要真正面臨了離去,再見了。那些無法取回的。我內心某一刻就是想真的再見了,但某一刻過去,我仍再見不了。原來我害怕離開,卻也怕活著。 

如此告別,就算哪天微笑了,也可能不是釋然,只是放在內心深深的某處罷了! 

心敏


(圖片取自「百日告別」官方粉絲專頁)

———————————————————————————————————————–

想幫林嘉欣演出的心敏,在大螢幕上的背後,我們看不見的她,寫下這一段。事件發生後,心敏背負著自己內心憔悴之外,也承擔著責怪。未婚夫的父母對她非常不客氣,或許是因為覺得車禍為何死的不是妳而是我兒子,而導致莫須有的不諒解。未婚夫的媽媽內心也太痛,這部劇人人都面對失去,因為這個母親不知道可以怪罪誰,她心裡的怨氣唯一能發洩的出口,就是這個活下來的女生。我想,任何人得到這個角色,都是一場極其艱難的旅程,需要帶著大量折磨與痛處,進入最悲傷的狀態。但回過頭,把思念之情放到最大,在面臨失落之時,或許還能不經意得到一點安慰火光。那個火光最後的點燃者,必須很沉痛又現實的告知,是自己。


(圖片取自「百日告別」官方粉絲專頁)

另一主角石頭演出育偉,他在頭七當晚跑出去打電話給車禍肇事者的家人,一股腦的想發洩憤怒和怨氣,但打過去才發現,對方的母親也在過頭七夜,把這通電話當成自己兒子打來的,這也讓育偉突然發現別人也正在經歷無奈與失去,不是只有他一個人。 

是的,失去的,不會只有他一個人,在大螢幕下,坐在陌生人群中,每個人都曾體悟或逃避失去問題。死去、陪伴的系列電影並不少,講訴面對自我活下的存在關係並不多,結束了《百日告別》的當晚,想起失去,總是心理很大的一沉,其實面對身離死別,事實上,我們根本不曾復原,這或許是比較脆弱的說法,但幾年後的冷靜,我認為比較像是用一塊布去掩蓋那桌面的灰塵,只要不看見就好,但打開後,那一塊是扎實存在內心某一處,一觸動一牽引都會讓自己痛到難以負擔,當我們去緬懷的同時,痛楚,其實從未休止,起碼在不短的時間之內。


 (圖片取自「百日告別」官方粉絲專頁)

《百日告別》故事發想於導演2012年結縭12年的妻子過世的切身經歷。林書宇陳述創作緣起,他希望能把兩人都喜歡的電影「一直做下去」,更希望這部電影「讓我,也同時能讓所有經歷過生離死別的人,走出悲傷,走出那個不知所措,以及也許是對於生命與愛,更多一點點的理解。」我想看該劇的,絕大多數皆沒有經歷過那些歷程、故事。但延伸出來的情感,往往是觸碰到我們曾經極深的愛情與摯愛的親人,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真實的生活,我們根本無法因為勸解而了解自己,留下來的那位,或者一段感情,被拋棄的那位,以為都自憐以為是配角,但其實活著或留下的才是接下來生活中真正的主角,如同《百日告別》談的是當對方驟然離去,猶能勇敢踏上一個人的旅程。何其困難,何其不易。 

故事雖然來自個人私密經驗,但同時又有一種普世共通性,這樣的題材在人文電影中可以說非常特別,或許可以定論這不是一部講述告別的電影,而是刻劃面對失去的故事。尾端一封來信,訴及心敏未婚夫仁佑的老師早年也曾失去所愛,而當時的仁佑給了老師一張卡片,裡面的一句話:「花開花謝終有時」,這句話可讓我們正好把豁然淚水的潰堤,算是留給心敏,和曾痛失至親的禮物吧!


 (圖片取自「百日告別」官方粉絲專頁)

故事有一段是育偉女同事說:「在紐西蘭有一種職業,要在大雨過後搭乘直升機去翻綿羊。因為綿羊身上的毛,會因為吸收了大雨的水份,變的太沉重,導致綿羊會倒在地上起不來。所以需要人力把綿羊扶起。」育偉說:「那如果有隻綿羊倒在那,卻沒有被發現,那該怎麼辦?」女同事說:「那可能就只能等太陽升起後,把綿羊曬乾了,牠才能夠再站起來。」《百日告別》裡,兩位主角育偉和心敏在同一場連環車禍中,失去了他們的另一半。原本貼身的如常的生活,轉瞬已成遙不可及的幸福。人的離去,百日也難解。但有些旅程勢必是一個人,失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找尋出口時也該與思念共處,可能等到那天的太陽升起了,也能學著被曬乾的綿羊,重新站起。

作者:寂寞法則(愛看藝術電影,愛流行世界裡所認為的冷門紀錄片,當然熱門片也不會放過,但往往發現,討論越多的故事,隱藏更多看不見的寂寞。)

 #百日告別  #林嘉欣 #金馬52 #最佳女演員 #五月天石頭  #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