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的竹林隱士 ─ 七等生

文壇的竹林隱士 ─ 七等生


七等生(來源:台灣大百科全書)

文/Charlotte

七等生(男,1939年7月23日-),本名劉武雄。筆名取「七竹寺生」之意,暗喻竹林七賢,以他仰慕的隱士精神明志,說明他欲以「隱遁的小角色」之姿耕耘筆壇的象徵。他是台灣苗栗通霄人,曾任小學教員,是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盛行的1960年代代表作家,亦是2010年第14屆國家文藝獎文學類得主。

*
▲七等生的筆名緣起於竹林七賢的隱士精神。(來源:wiki)

七等生的作品擅長深入挖掘隱微的人性,勇於衝撞僵化的成規。其語言文字具奇特的魅力,為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獨特的風格之一,無論內容、形式都具有藝術上的原創性。其中,《耶穌的藝術》為七等生寫作以來最為特殊的文學實驗。他將新約聖經中的福音書──尤其是馬太福音,以小說家的筆法,分二十七章逐章敘述耶穌的救世主生涯,並發抒個人的讀解心得。七等生寫作《耶穌的藝術》極特殊之處,在於他既說明自己並非基督徒,寫作此書非出於為信作宣,只是希望從中揭示自己的無知,找尋一個虔誠有益學習的立場。

*
▲《耶穌的藝術》是極為特殊的台灣文學實驗作品。(來源:yabook.com.tw)

他的創作能量豐沛,於1970年代即有《七等生小說集》; 2000年出版之七等生個人小說集,收錄有《我愛黑眼珠》、《思慕微微》、《一曲相思》等知名小說作品。

*
▲《我愛黑眼珠》是七等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來源:tpocl.com)

此外,《沙河悲歌》一文曾改拍成電影。小說中,從主角李文龍自酒家表演結束之後開始,獨自漫步到沙河,而後經由溯溪而上的路程,靜靜地回想自己沉鬱的一生。在天剛破曉之際,終於對自己不長的人生有了最後的結論。雖然只是一個夜晚的時光,但是李文龍大半輩子的人生經歷,都在這個晚上的幾小時裡重新被「現在的自己」定義。

*
▲電影『沙河悲歌』改編「七等生」原著小說,描述歌仔戲班樂師文龍夾在三個女人之間的感情生活。(來源:yeats1103.pixnet.net)

◎主要作品
《僵局》(1969 )
《放生鼠》、《精神病患》(1970)
《巨蟹集》、詩集《五年集》(1972)
《離城記》(1973)
《我愛黑眼珠》、《沙河悲歌》、《隱遁者》、《削瘦的靈魂》(1976)
《耶穌的藝術》(1979)
《銀波翅膀》(1980)《僵局》(1969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書店‧影像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