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告別心得】不是告別 而是需要與失去並行的勇氣

【百日告別心得】不是告別 而是需要與失去並行的勇氣

文/念年
有別於林書宇先前的青少年視角,年輕的、躁動不安的惆悵,《百日告別》呈現了非常真實、艱難、孤獨的旅程,一場波瀾暗湧、卻以無語收場的心靈震盪。
失去摯愛的一男一女,被留下來的人,遊蕩在缺角的人生裡。
基督教朋友送別的場面,石頭被亡妻的教友們圍聚著。教友們不知從何而來、甚至有些無差別的善意安慰,「我懂得你的難過」、「我也和你一樣難過。」、「想到我死去的狗狗,還是好想哭。」但怎麼會一樣呢?夫妻的深刻情感,連自己都無法收拾,外人怎能將這痛苦與之相提並論?請別輕易地說「你懂」。在真實殘酷的離別憤怒之中,別說你懂。
用自我人生平行對照的告別電影
這並非是一部充滿戲劇化場面、煽情高低情緒線的電影。
▲「所有的遺憾,原本都有甜美的來歷。」_詩人羅智成
但若是稍有人生經歷的觀眾來看,親人逝去的記憶、參加喪禮的場面,隨著主角在誦經過程、頭七、五七等儀式進行下,藏在腦海的記憶也不得不被喚醒。黑暗的影院裡,或許每個人都藉著電影的提醒,和自身見過的死亡、離別重聚。穿越時間刻度,回憶起因為痛以致於世界失聲的片刻,個人對於喪禮的回想,總是碎裂的、不完全的。在觀影過程裡,想起流浪在邊際的好、壞記憶,想像著未來和摯愛分別時,可能多麼無助與撕心。
看著石頭、林嘉欣處理後事的過程中,讓人思考起:「究竟什麼樣的告別,適合我愛的人?有沒有一種專屬的告別儀式,專屬我和我愛的人們?」
▲重新出發,是一趟不願意卻早在路上的旅程。
「花開花謝終有時」依然是你治癒了我
林嘉欣拿到仁佑小時候寫給老師的卡片,上面寫著「花開花謝終有時」。在告別的旅途中感到無數的孤單,卻透過來自過去的字跡,依然被「所愛的他」給療癒、被安慰,提醒林嘉欣仁佑還是存在。石頭也在老婆學生的鋼琴聲中,重新確認妻子的愛依然包圍著自己。
儘管摸不著、看不見、回不去,卻依然是我愛的你,撫慰了我。
電影片尾寫著:紀念  若璇。
忽然被提醒這是導演用情至深的紀念、用盡力氣呈現的安慰。多麼平靜、沈穩 

▲「手臂的舊傷還沒好?」、「快好了吧。」、「不知道」、「不知道」。

林嘉欣:「他們說做七是幫離開的人祈福,但比較像是一直提醒我們,他們真的走了,給了一個期限,要我們放手。」

從一開始踏入誦經佛堂的生疏,拿著佛經卻唸不出、跟不上他人誦經的節奏,到末尾宛若也融為誦經背景聲的一部分。面對生離死別這件事,從來就不是將亡者放下,只是能帶著走了。
面對生命消逝,有太多的不知道、無能為力,但人不需要完美答案來擺脫、彌平傷痛,而是需要「與失去並行的勇氣」。
電影主題曲由青峰演唱、阿龔作曲演奏。歌詞剛好100字,象徵這場為期百日的告別儀式。
歌詞:
1、2、3 又醒來
5、6、7、8 只能再睡去

未完的旅程 指定的琴聲 忘記了
在恍惚中你的臉 想起了
那些花 還開得那麼烈 

我拒絕 我喊 我哭 我放棄 
我笑 我回想 我發呆 我遺失 
死去的 是你 還是留著 的我 
活著 是你 還是 被帶走的我 

然後繼續完成 
趴在思念上聆聽 

澆灌以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