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花布情 「彰藝坊」手工製作好溫暖

戀戀花布情 「彰藝坊」手工製作好溫暖


▲陳宗萍堅持手工製作花布產品,充滿濃濃情味。

↑ 按讚加入Fanily小巷弄同學會 ↑

文/張婷臻

「台灣花布」始終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或許是古厝的窗簾,也可能是童年時蓋的那條紅色花被,它從未消失,喜歡的人甚至愈來愈多。有意思的是,台灣花布竟然有700多種款式,它的傳統美在「彰藝坊」主人陳宗萍打造下,更見巧思與新意。

*
▲隱藏在永康街巷弄裡的彰藝坊,蘊藏豐富花布文化。

陳宗萍喜歡花布,還出版了一本「花樣時代:台灣花布美學新視界」專書,書裡她表示:「傳統牡丹花為主的台灣傳統花布紋樣彷彿台灣文化界最亮眼的徽章,出現在各種文化場域。台灣傳統花布似乎不再只是阿嬤時代的老花布,而是新生的台灣意象與文化代言人。」
*
▲台灣花布圖案精美又豐富,翻箱倒櫃,說不定你家裡也有花布圖案的棉被喔。(圖/合成自彰藝坊偶相與花樣工作室臉書

「回想剛開始使用市面上這些傳統老花布製作花布產品時,注視著這一塊塊充滿兒時記憶的被單花布,心中總是一股暖流,不斷提醒我,這是我們的母親的母親……雖然從布店買回時,它們都是在貨架上擺放多年的庫存布,已逐漸淡去昔日的光彩燦爛,只留下一種沉甸甸的懷舊情懷,但是我依然能夠讀出這些台灣傳統花布最初的熱情與美麗。」
*
▲知名舞者許芳宜帶外國朋友造訪彰藝坊,陳宗萍在臉書回憶這段往事:「她帶著國外朋友過來,讓我感動莫名……就像林懷民老師,我們並不認識,但有顧客說是林老師介紹過來,我就感動到不行…有一種同為天涯文化人的相惜之情。」(圖/取自彰藝坊偶相與花樣工作室臉書)

為了更方便推廣台灣花布,她甚至開店經營「彰藝坊」,坪數不大,但滿滿都是花布製成的工藝品,還有精美的布袋戲偶。小生、小旦、花臉等等都很雅緻。陳宗萍1992年在畫廊工作時,接觸到傳統布袋戲偶,相當驚豔,「我那時很震驚,覺得自己怎麼會不認識它,以前念美術都接受西方的東西,比較過後才知道我們自己的東西有多好。」但她也遺憾地說:「喜歡我的東西的人很多是西方來的顧客,我其實更希望台灣人也可以懂得欣賞。」

*
▲除了有傳統服飾精緻的戲偶,也有現代普普風喔,瞧這樣的蔣公和毛澤東是不是也別有一番風味。(圖/合成自記者攝影、彰藝坊偶相與花樣工作室臉書)

問陳宗萍品牌故事和特色商品是什麼?她相當有個性,沒有給出標準答案,認為只要你親自來看了,就會被花布的美吸引,進而喜歡上台灣花布。她深愛花布和傳統戲偶文化,和丈夫陳羿錫投入創作、復育已經20年,最強調手工製作,陳宗萍說,「要去找回屬於人的味道。」
*
▲一件件美麗的花布製品,都是陳宗萍堅持手工製作的成果。(圖/合成自記者攝影)

*
▲琳瑯滿目的花布製品,光是欣賞就讓人心情愉悅。

陳宗萍堅持手工製作,也訓練員工製作手工編織籃,希望把手藝傳下去。而彰藝坊的臉書頁面上,也時不時跟網友分享各種花布的韻味、不同戲偶的精緻之處,推廣不遺餘力。陳宗萍相信,人要有文化薰陶才會活得快樂,「應該要參與、去製作、欣賞或者購買。」她期待文創可以變成全民運動,而不是只有少數人在耕耘。

*
▲去年彰藝坊主辦「華山曬布節」,邀請大家把家中花布產品拿到華山文創園區一起交流分享。(圖/取自彰藝坊偶相與花樣工作室臉書)

《關於更多陳宗萍》1966年春天出生雲林,1987年夏天輔大應用美術系畢業,之後,歷經誠品書店籌備處美術組、台北木石緣畫廊等工作,1993年春天進入彰藝坊古典戲偶工作室,2005年成立偶相與花樣工作室。

魔幻般的色彩與花樣令她沉迷,可以對著窗外的白雲、藍天、青山、綠水呆望一整天,走進她的八里工作室像進入一個被色彩炸開的花花世界,朋友說她是「好色之徒」,而她自認是「色魔」;對色彩與花樣的愛就像陷入戀情,無法自拔,難以說明這股著魔般的愛;而她享受這一切,因此一進入台灣傳統花布的世界,便深陷花海,愛戀至今……

 


↑ 按讚加入Fanily小巷弄同學會 ↑

#文創 #台灣花布 #彰藝坊 #傳統戲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