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具影響力評論家張鐵志談小確幸:台灣社會前進象徵

深具影響力評論家張鐵志談小確幸:台灣社會前進象徵
圖 / 結果娛樂提供

圖 / 閱樂書店提供

深具影響力評論家閱樂書店總顧問張鐵志,17日舉辦首部文化評論集《燃燒的年代》媒體餐敘。該書描繪當下台灣文化的幾個重要趨勢:獨立文化、青年世代和公共精神。這些力量不僅改變了當代台灣文化的內涵和文創產業的樣貌,更衝擊了既有的政治版圖與經濟模式,前者包括從太陽花到2016年大選,後者如這幾年興起的所謂「生活風格」產業或者所為「小確幸」產業。在這個燃燒的年代中,他用不同的角色參與部分,從青年世代走到不再青春的「大叔」。涵蓋五十則台灣、中國、香港當代文化的觀察記錄,讓讀者重新想像另一種可能。

張鐵志認為,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是這新舊世代交替下相當重要的議題,尤其獨立音樂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環,這兩年金曲獎大獎「年度最佳歌曲」都是由獨立音樂人拿下,去年是滅火器樂團的《島嶼天光》,代表這個世代崛起;今年則是舒米恩的《不要放棄》奪下獎項,就連金曲獎評審也認,《不要放棄》身為母語歌曲,以帶有正向能量、時代意義顯得更加特別。「獨立音樂反映現在年輕人的想法。」張鐵志更進一步指出,從魏如萱、盧廣仲等音樂人上小巨蛋開演唱會,更可以觀察到「主流音樂的衰弱」。

上週,頗受注目的「大好青空美感生活培養皿」在陽明山舉辦,幾乎攤攤都要排隊。張鐵志觀察,在大眾文化下,年輕人反而更渴望有個性的,以及對於自己生命態度的實踐,「大好青空」裡的每個攤位都有理念與尊重台灣在地文化,這是台灣生活風格產業、小確幸產業的成型。

他指出,小確幸出現的社會脈絡很大部分是來自台灣經濟的崩壞與世代不正義。尤其,年輕人薪資停滯,社會貧富差距過大,加上物價與房價上漲,貧窮化的青年世代只能透過簡單的消費來追求那「微小而確定的幸福」,不論是吃甜點或去旅遊。小確幸成為一種生活風格的享受。 同時,不論是開獨立小店(以反對壟斷連鎖)、追求環境友善、本土農業,都代表他們是新時代價值的創造者。 也是台灣社會前進的象徵。

也有另外說法顯示,小確幸的現象是大人們造成的惡果,被擠壓的「魯蛇」世代只能選擇那些微小幸福。 對此,張鐵志表示:「小確幸世代是此前社會改革的後代,因此有更多元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

張鐵志這五年來接觸不同媒體的形式,涵蓋文化雜誌,曾彭博商業周刊擔任創刊主編,這幾年回到台灣做《報導者》純粹的網路新媒體與《政問》的影音節目。他觀察,新舊世代的典範轉移中,每個世代對於事情的理解方式不同,設計美感也不同,變化相當巨大。面對新媒體的浪潮,更要從內部編輯會議開始,就邀請技術長、設計長等專業人員加入構思,從視覺以及網頁構成來擁抱數位。

圖 / 結果娛樂提供

圖 / 閱樂書店提供

 

閱樂書店總顧問張鐵志簡介:

張鐵志是這十年來台灣與華人世界中最重要的文化與政治評論人之一。2016年擔任閱樂書店總顧問期間,策劃多場文化活動,將書店打造成台北重要的文化基地之一。 

他曾參與創辦網路新聞媒體《報導者》、網路節目《政問》(擔任主持人與主編)、《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任創刊總主筆);在擔任香港《號外》雜誌總編輯暨聯合出版人推動雜誌轉型,在港引起廣大迴響。亦任《數位時代》雜誌首席顧問、端傳媒顧問、學學文創顧問、《新新聞周刊》副總編輯等。

#閱樂書店  #張鐵志  #燃燒的年代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