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同志文學 紀大偉帶你這樣看

2017年是台灣宣布解嚴滿三十週年的一年,也是同婚釋憲通過的一年,但你知道在這看似越來越開放多元的社會風氣背後,其實累積了多少人的心血和努力嗎?

 

在民風保守的過去,同志出櫃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而要了解那樣時空背景之下的同志日常生活,靠的只有"同志文學"這個管道,因此9月16日晚間的「有志藝同看見愛」彩虹分享座談會,特地邀請《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的作者紀大偉老師,和大家談談同志文學,也聊聊他耗費二十年的時間完成這本著作的心情。

 20643370_1581449951906266_7763429585983208763_o

想了解同志歷史?從讀同志文學開始

座談會一開始,紀老師很體貼地告訴大家,如果想提問又害羞不敢舉手,可以把問題寫在紙條上傳給他。談到自己為什麼決定花十幾年的時間,蒐集同志文學相關資料,再花了四年的時間寫《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這本書,紀老師表示,因為我們所處的社會對同志的恐懼太深了,以他自己在政大授課的經驗為例,就有學生因為他曾在課堂上提到同性戀,直接向他反應:「希望老師上課時不要提同性戀,感覺不太舒服。」但面對同志,最好的方法並不是把頭埋在土裡避而不談,而是應該去面對這個社會一直存在的事情,再加上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比起過去,又多了網路、電影這類的求知管道,他認為應該趁社會大眾對同志接受度越來越高的這個時間點出版這本書,於是了完成三十萬字的《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

 

紀老師認為,要了解同志歷史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同志文學的作品,畢竟在社會風氣封閉的過去,要同志拋頭露面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他以這次同婚釋憲被視為英雄的祁家威為例,在戒嚴時期就公開出櫃,為同志爭取結婚權益的祁家威,在那個年代被大家視為異類,不只異性戀者不能接受他主張要和男人結婚的性向,就連同性戀者也認為他公開出櫃的這個舉動非常丟臉,在那樣的社會氣圍之下,學校的教課書更是不可能有任何一點跟同志有關的字眼,所以要了解同志歷史,最齊備的文件就是同志文學。

 

同志文學可以說是同志歷史的資料庫,透過這些作品可以看到長久以來社會是如何打壓同志,也才能知道現在的同志運動還能朝哪些方向再做努力。除此之外,同志文學也是最貼近同志日常生活的記錄,原因在於我們的媒體即使報導同志相關新聞,也幾乎都是負面的情殺案或醜聞,但是同志的生活只有這樣嗎?同志的生活又一定都是那麼負面嗎?所以如果想了解同志的日常生活,就必須透過同志文學的作品。

#有志藝同看見愛